四、基础知识
4.1白银矿石的分类及测定
白银主要存在于银矿石、银精矿、粗银和纯银产品中。
(1)银矿石
银在自然界的含量是很低的,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1×10-5%,按地壳中元素的分布情况仍属微量元素,仅比金平均高约为20~30倍。银矿资源为独立银矿和伴生银矿。银的矿物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银的工业矿物主要有自然银、辉银矿、硫铜银矿、锑银矿、脆银矿等。虽然银的工业矿物不少,但它们却很少富集成单独的银矿床,通常是以分散状态分布在多金属矿、铜矿及金矿中。银产量的一半以上来自多金属矿的综合回收。
分析化学中所有的测定方法都已应用于银的测定,包括重量法、滴定法、光度法、荧光法、化学动力法等,其中以原子吸收光谱法优点最为突出。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银灵敏、准确、快速、简便、干扰少,因此,在矿石中银的测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银精矿
银精矿为有色金属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确定银的品位及相关元素的含量对银精矿供需双方的交易和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测定元素除银外,还有金、铜、砷、铋、铅、锌、硫、铝和镁。
目前,银和金含量的测定,主要采用最经典的火试金重量法,一般都进行二次试金回收;铜含量的测定,高含量的采用碘量法,低含量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铅和锌的测定,高含量的采用EDTA滴定法,低含量的则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砷含量的测定,采用溴酸钾滴定法,低含量的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硫含量的测定,采用硫酸钡重量法和燃烧中和法;铋含量的测定,主要是原子荧光光谱法;铝的测定,有光度法和EDTA滴定法;镁的测定,一般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和方法已应用到银精矿的分析测定中,如ICP-AES、ICP-MS和XRF等方法。这些检验方法同样也适用于粗银和纯银的检验。
(3)粗银
粗银主要指银含量为30%~99.9%的矿银、冶炼初级银产品以及回收银。由于粗银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导致了该产品品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粗银除了那些成分比较单一均匀和已知品质的回收银产品可直接利用之外,其他的通常需要通过提炼、浓集成相应有利用价值的金属元素之后才能利用。
粗银中的矿银、冶炼初级银、回收银这3个主要组成部分所含成分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除了与银共存的多种贵金属成分以外,还含有大量的有回收价值的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等物质。另外,由于其品质的跨度也挺大,既有银的浓集物、货币银等,又有品质相对较低的各类矿银和工业中间产品等。
(4)纯银
纯银是指由各种含银原料生产的、银含量在99.90%~99.99%的银。纯银主要应用在照相、化学试剂、化工材料、医药、电子工业、装饰、珠宝和银制品等各行业,在货币制造和纪念品制作业中也占不小的份额。
4.2白银基本知识
白银作为货币和价值储藏手段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1816年,英国实施《金本位法》,确定英镑纸币只盯住黄金,英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国家层面废除白银货币地位的国家。19世纪下半叶,西方各国在货币方面开始跟随英国实行金本位。20世纪初,世界主要国家只有中国还是完全的"银本位制"。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改革",彻底放弃了用银元做货币,这意味着世界上最后一个重要的国家放弃了银本位,白银价格随后跌到历史最低水平,其商品属性超过金融属性。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美国政府开始放开对金银的价格管制。白银价格得以随市场需求自由波动,银币的内在价值也超过了面值。此后,白银价格迅速上涨,经历了长达10年左右的牛市,并在1980年1月18日达到49.45美元/盎司的历史最高点,10年价格增长了近29倍。不过随着美国亨特兄弟恶意炒作的失败,其后白银价格迅速回落,进入长达20年的熊市,此间白银价格一直在3-7美元/盎司区间波动。
2002年,白银价格再次发力,开始了新一轮的牛市。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及其后金融危机引发的避险需求使得市场对贵金属的需求大幅增加,黄金价格一路飙升,白银也在其带动下迅速上涨。由于白银价格相对金价便宜很多,其价格波动也更加剧烈。2011年4月28日,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之下,白银价格迅速攀升至30年高点48.44美元/盎司,逼近上一轮牛市的历史最高点,5个月内几乎翻了一倍,相比10年前上涨了9倍。
从历史上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一个大周期约30年。白银从上一轮牛市高点即1980年的49.45美元至2011年的48.44美元基本上经过一个轮回。当前白银价格主要受到两方面的支撑:一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白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二是随着白银投资产品的增多,在金融市场整体动荡的环境下,白银的投资需求成为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4.3白银投资需求分析
与黄金类似,白银投资需求旺盛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经济形势、利率与通胀水平以及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1.利率与通胀水平对银价的影响
尽管银本位制度取消后,白银金融属性日益弱化,其工业属性占据主导地位,但我们通过对比历史上美国通胀水平与银价走势的关系后发现,在高通胀环境下,白银价格更容易上涨。比较典型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陷入严重滞胀,1980年年初CPI一度高达14.8%。在此期间白银价格创下历史纪录高位,至今银价仍未触及当时的纪录。
当前,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尽管美国通胀尚未出现抬头的迹象(仍然保持在3%以内),但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在最近几期的联储政策声明中屡次表示将继续维持极低利率(接近于0)至2014年。在美联储实际利率为负值,且将持续相当长时间的情况下,白银价格恐难以展开深幅回调。
2.黄金与白银价格的关系
历史上相当长时期内,黄金与白银共同以货币形式存在。时至今日,两者之间价格相关系数仍高达90%左右。不过,由于黄金金融属性强于商品属性,而白银商品属性强于金融属性,两者在不同的阶段会出现一些差异。但长期来看,两者之间会维持一个均衡的比值,当比值偏离过大时,有回归的趋势。
我们统计了黄金与白银自1968年以来的比价关系,其比值总体运行在较大的区间(14,101)之内,平均值为53.34倍,核心区域为35-80倍之间。
此外,从黄金白银比值的历史走势可以发现,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黄金白银比值的分水岭,此前黄金白银比值大致维持在40倍以下,而此后两者比值持续呈扩大趋势。1990年-1993年,最高比值达到100.8,之后再度回落至均值附近。最近两者比值出现异常主要发生在2008年四季度和2011年一季度,其中2008年两者比值迅速上冲至81附近。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黄金由于其储备货币及避险功能,价格大幅上涨,而白银则因其工业需求萎缩,价格低迷,两者比值大幅走高。但到了2010年,特别是2011年,白银的投资性需求大幅增加,白银市场接近疯狂,黄金白银比值又继续走低。之后白银投机泡沫破灭,价格大幅跳水,两者比值又回归至均值附近。
4.4全球白银的储量和产量
根据美国最新地质研究表明,截止2010年,世界已探明白银储量为51万吨,相比05年增加了24万吨。以2010年的开采量计算,世界白银现有储量还可保证开采23年,而按照05年的数据,这一数字是12年。
从分布来看,波兰,中国,美国,墨西哥,秘鲁,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智利都是白银的储量大国,储量占世界储量的80%以上。开采生产方面,南美洲的产量目前已居世界首位,在过去30年产量翻了5倍,此外北美过去30年来也一直是白银的重要产区。
由于白银制造业需求占总需求的70%以上,白银在工业领域的新应用也在不断增加,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工业生产得到持续释放,白银的工业用量将会快速增长。
金融研究机构预测,按照目前的开采和消耗速度,未来18-23年白银将被开采殆尽,到2020年白银将现供需缺口。
近些年,白银出现供不应求,令白银的基本面偏强,这对未来白银价格将构成强力支撑。
4.5黄金、白银、大宗商品的相关性
黄金因为其储值保值增值属性,特别是天然的货币属性,使得各国将黄金储备作为国家稳定资产的一大基石,很多投资者将黄金作为大宗交易商品来理解,认为黄金的走势跟随经济趋势,但是黄金跟白银不能够简单地理解为大宗商品。黄金跟其他大宗商品的相关性极低,不要说铜铝铅锌镍等基本金属,就算是贵金属里面的铂金、钯金跟黄金的相关性也很低。
在所有的金属里面黄金只跟白银的相关性很高,与其他金属行情走势相关性都很低。
白银也是如此,白银除了跟黄金相关性系数大之外,同其他金属的相关性系数都比较低,表明白银的的货币属性依然明显,与黄金有相近的价值属性。
相关系数示例:
黄金跟白银过去20年的相关系数为0.68左右,过去30年的相关系数为0.82左右。
黄金跟铂金的过去20年相关系数仅为0.45左右,白银跟铂金的近20年相关系数仅为0.43左右。
黄金跟铜的相关系数过去20年仅在0.28左右,而白银跟铜的近20年相关系数仅在0.25左右。
黄金跟原油过去20年的相关系数在0.22左右,而白银跟原油过去20年的相关系数在0.20左右。
从行情价格走势相关性系数可以发现,像原油、铜、铂金等大宗商品的走势对黄金和白银的影响与相关性都比较低,更多是短线的消息刺激波动,对长期趋势性影响非常有限,所以在分析金银市场时切忌一叶遮目而把黄金、白银当成大宗商品来判断。
4.6过去50年白银重要进程
1963年6月 ― 美国用联邦储备系统发行的纸钞取代面额1美元的银币券,推动银价升至盎司1.29美元。
1968年6月 ―白银同美国货币体系的关系终结,持有者最后一次将银币券兑换为白银
1968 ― 1971年 ― 美国经济衰退致银价下跌,但维持在每盎司1 ― 2.55美元的区间
1972 ― 1978年 ― 美元贬值,以及石油输出组织(OPEC)的石油出口禁运推动银价上扬,银价波动区间为4.35 ― 5.87美元
1980年1月 ―白银创出每盎司53.50美元的纪录高位,当时美国德州的亨特兄弟公司试图囤积白银操纵价格
1980年9月 ― 两伊战争爆发后,银价从10美元猛涨至25美元
1980年12月 ― 银价稳定在16美元,奥地利、法国和西德成为最后一批取消白银硬币的国家
1982年6月 ― 银价跌破5美元至4.98,为三年半最低点,因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疲弱迹象
1983年3月 ― 银价触及14.72美元,因油价上涨对市场的影响不明朗
1986年5月 ― 银价时隔四年后再暴跌至4.98美元,市场对供应面感到忧虑
1992年7月 ― 银价遭受打击,跌至3.82美元的1973年以来最低点,沙特阿拉伯发生一起银行丑闻后大规模抛售白银
2006年3月 ― 银价触及23年高点13美元,因市场预期美国政府将批准新的iShares白银信托基金
2006年4月 ― 银价创出23年新高14.68美元,主要因为市场寄望于白银上市交易基金投资产品刺激需求
2006年5月 ― 银价创纪录新高至15.17美元
2008年10月 ― 银价创3年新低至8.4美元
2011年4月― 经过2年的暴涨,银价创30年新高至49.82美元
2013年6月― 2013年银价一路下跌,新低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