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400-625-9918

资管新规、理财细则面世后,正在井喷的结构性存款出现了期限与利率倒挂的怪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多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发现,当前理财产品中备受追捧的仍是保本的结构性存款;而个别股份行甚至出现了三个月、半年、一年期利率倒挂的情况。

一家零售业务较强的股份行支行理财销售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行推出的结构性存款只保本不保息,购买3个月期限的年化利率是3.7%,半年期利率3.65%,而一年期利率是3.6%。

期限越长、收益率越低不符合一般银行理财或存款的设计规则,上述销售人员表示:“结构性存款是为了过渡理财和存款而存在的,以后随时可能没有。毕竟市面上‘假结构’居多,所以即便利率低一些,客户也希望能持有长期一些的产品。”

但结构性存款利率倒挂的原因究竟是不是市场供需造成呢?

“目前半年期的产品覆盖到年底,银行有冲存款的需要,加上年底的资金流动性比较紧张,银行需提早筹备。”一位兴业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表示,“这不是普遍现象,而是这家银行目前更需要短期资金,这和银行的流动性敞口、条线流动性管理有关。从货币市场利率看,并没有倒挂。”

21世纪经济报道从工商银行的一个支行网点了解到,本周重点推荐的一款结构性存款,期限为195天,预期年化收益为2.7%-3.6%,期限为1年的预期收益率为2.7%-3.7%,并未出现利率倒挂。

在另一家中行网点中,该行理财销售表示,半年期结构性存款保本保息预期收益为年化3.55%,一年期保本保息预期收益3.9%,也未出现利率倒挂。

对于偶然的利率倒挂现象,一位国有行资产负债管理部副总经理表示:“银行预计资金面未来更加宽松,因此下调了一年期产品利率。”

“今年央行降准100个BP,市场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出现目前在售的中长期产品利率较低的现象。”上述国有行人士补充道。

此外,1年期结构性存款余量之所以不多,上述银行分析师认为,是因为本来发行量就不多,可得性不足。虽然资管新规禁止期限错配、借短放长,但从理财客户的偏好看,更倾向于持有中短期、变现能力较强的产品,所以1年期以上产品不好卖。

资管新规之后,结构性存款由于其保本功能受到市场热捧。记者采访的多名理财顾问表示,不少客户尚未适应净值型理财产品,目前仍是结构性存款卖得最好。有一家国有大行人士甚至表示,此前该行推出一款净值型理财,竟无人问津。

结构性存款本质是银行表内负债,在存款利率基础上引入了利率、汇率、指数等衍生品,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不仅与存款利率挂钩,还与衍生品的价格波动挂钩,使存款人有望获得比一般存款更高的收益。

但市场上大量存在没有真实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与挂钩资产波动毫无关系,最终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完全一致的“假结构性存款”。

银保监会最新发布的理财细则(征求意见稿)对此祭出一记重锤。征求意见稿要求,衍生产品交易部分要按照衍生产品业务管理,应当有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同时,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当具备相应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也就是说,挂钩资产波动毫无关联,或是内嵌行权条件“失真”的期权,变相高息揽储的“假结构性存款”将退出市场。此外,银行同业负债成本走低,未来结构性存款面临降温。

但短期内,结构性存款仍势头不减。根据央行上海总部发布的《2018年7月上海市货币信贷运行情况》,当月非金融企业存款大幅减少、个人存款略有减少的情况下,非金融企业结构性存款增加558.03亿元,同比多增384.5亿元,个人存款结构性存款增加139.2亿元,同比多增119.1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