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球经济意外的转好,可以说是“有惊无险”!纵观之前预测2017年经济状况时,部分经济学家抛出“美元指数重展王者风范,诸神退位”,以及中国经济“硬着陆”之类的唱空等等预测。这些预测是否对了呢?
专家们的脸还是不知道疼啊,中国经济增速稍微那么好转一些,国内的一些经济学家就认为中国经济新周期来了,未来还能保持高增长10年,甚至20年。
如果这些专家们如果是“医生”的话,把中国经济比喻成一个人去做体检,这些“庸医”可是害人不浅啊?
虽然说,同样一个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何况经济学实在是一个不成熟的学问。西方经济学本身就是被设计用来分析市场经济的,尽管如此,西方各经济体的市场化程度不同,用同一个理论框架来分析本身就很勉强。
为什么说经济学是一门不成熟的学问呢?按理说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中包含了很多哲学和逻辑学的成份,对于同一个经济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但现代经济学希望走的是一条纯科学的道路,经济学家们希望用数学的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就像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物理和化学问题一样。但人的价值判断实在和物理化学现象相差太远。
现代经济学的基础框架就是供给和需求对于物价的变化是有弹性的。物价下降,那么需求就增加,物价上升可以推动供给的增加。这种过于简单化的对于供需与物价关系的描述实际是非常粗暴的。研究宏观经济时使用的物价指数是人为调整过的各种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值,在计算物价指数时设定的比重本身就包含了统计部门或者说行政部门的政策判断,也就是说其主观成份很大。那么,用这样一种物价指数来预测其对供需的影响到底能说明什么,这是一个问题。
像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体,政治经济学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相对较多,国有企业的投资不完全受市场那双看不见的手影响。国有企业的投资更主要受政府的看得见的手在调整。现代经济学似乎在一个纯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还能发挥一点作用,像中国这样一个政府主导下的经济,现代经济学就很可能扮演聋子的耳朵的作用,也就是说是一个摆设。结果,每个经济学家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各有不同的动机,对经济的运行做出其主观的判断。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经济学老师,每次对汇率和汇市的预测都百发百中,简直比算命先生都神奇的存在,那这些老师们又何必在学校吸粉笔灰,拿出一笔钱,每天在家坐享其成就好了。
现实让悲观主义者们“吃惊”了!事实证明,去年全球经济出现后危机的意外惊喜,多国的经济增速维持不变,未来有望回归正常轨道。关于现货白银投资、现货白银开户的知识及贵金属交易的最新进展、行情分析,敬请关注斗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