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400-625-9918

近几年,中国支付巨头已不满足于境内的市场份额,纷纷将视野拓展到境外市场,并影响着全球金融科技格局。

2017年,在BATJ等互金巨头忙着国际化布局的同时,国内的监管风暴也席卷而至。此前纷纷赴美上市、一时风头无两的中国互金企业遭遇当头一棒,问题平台加速转型与退出,一些头部公司迈出拥抱合规的步伐,行业分水岭开始显现。


移动支付出海速度加快

随着国内游客出境游的人数不断增长,中国移动支付“出海”的速度也在加快。

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等机构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境游人次预计将达1.28亿人次,同比增长接近5%。

2017年10月微信、支付宝发布的国庆大数据报告亦显示,2017年国庆长假期间,微信用户总出境人数达到数百万级别,境外消费也水涨船高;使用支付宝在境外消费的笔数则是2016年同期的8倍多,人均消费金额也大幅提升近50%。

除了境外支付消费,退税也必不可少,支付宝及微信均已开通了境外退税服务,2017年国庆支付宝退税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80%。

在互金巨头出海抢滩战中,中国香港成为境外布局的首选。

2017年4月,微信支付表示内地游客可通过微信支付,使用人民币消费,商家港元结算,不必兑换港元。目前,香港已有超900多家门店同时上线微信支付。9月,蚂蚁金服宣布与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运营香港版电子钱包“支付宝HK”。

以战略合作等形式与境外当地领先企业开展合作,共同为当地用户和商户提供金融服务是目前移动支付出海的模式之一。

早在2015年,蚂蚁金服对印度Paytm开展了两轮投资,同时提供从系统架构改造到风控体系搭建,再到数据能力的全方向技术输出。借助阿里的技术、电商等优势,Paytm已成为印度排名第一的移动支付公司。

此后,支付宝在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国家先后与当地知名金融企业合作,推出当地版支付宝。

除了阿里、腾讯两大支付巨头,京东金融和百度金融也将目光瞄准了境外市场。

2017年9月,京东金融宣布与泰国尚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为泰国用户提供金融科技服务。此前的7月,百度宣布与美国eBay公司的全资子公司Paypal达成战略协议,目标是在中国消费者和境外在线企业之间进行跨境支付。


头部公司拥抱监管

在互金巨头忙于境外布局的同时,2017年下半年,国内监管风暴席卷而至。从现金贷整治,到P2P网贷备案的推进,合规成为众多互金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

2017年12月,监管出台了一系列现金贷相关整治文件,包括小贷、网络小贷、P2P网贷及消费金融等在内的整个互金行业都遭波及。综合利率上限、持牌要求、资金来源、杠杆率等方面成为监管重点,不合规的互金公司面临业务收缩、被迫转型甚至退出市场的局面。

与此同时,P2P网贷整改验收和备案工作的推进,也是互金行业的一个重要拐点。2017年12月13日下发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显示,对于2016年8月24日后新设的P2P平台原则上不予备案登记。

在监管部门对现金贷以及与其相关的小贷等进行规范后,一些头部公司迅速反应,拥抱监管。

2017年12月18日,蚂蚁金服方面表示,为继续支持场景化的消费金融健康发展,即日起将对旗下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两家小贷公司增资82亿元,将其注册资本从现有的38亿元大幅提升至120亿元。

根据新规,小贷公司的杠杆率是此次相关监管规范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此前,出于对拓宽资金来源的诉求,场内外ABS成为小贷公司扩张的重要渠道之一。兴业研究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上述两家蚂蚁小贷公司存量ABS余额超过2500亿元。

百度高级副总裁朱光指出,保持低利率的同时盈利对很多消费金融平台是挑战。因此,风控能力成为了互金公司存活的关键因素。“2018年,是消费金融的分水岭。”朱光表示。

巨大的流量入口、长年积累的大数据风控水平则成为了BATJ拥抱合规的基础设施。对于这些巨头而言,显然更具有拥抱监管的资本及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