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讯,根据德意志银行预估,今年消费者信贷有1/3流入楼市,总规模高达4000亿。在严格的购房限制下,消费者使用消费贷款来为购买第二套房融资,这引发各地银监局的警局,已经有北京、广州、深圳、江苏和浙江等发达省市对消费贷进行严格监管。
“去扛杆”成为今年金融市场整顿、调整的主基调,楼市、股市在一片去扛杆的大潮中受到了重挫,此番严控消费贷,无疑给目前已经冰冻的房地产市场又一当头捧喝。恰逢楼市的金九银十出台,也是对这段时间又有唱多房地产苗头进行打压。
在之前楼市传言中,楼市炒家用一套房抵押做消费贷,然后再用这笔贷款去付另一套房的首付,如此循环,多达10来套。这是早期流传在北上深楼市的扛杆故事。如此夸张?且不论传言的真假,但操作手法在楼市肯定是存在的,操作程度的深浅而已。消费贷在楼市扛杆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到底多少消费贷在楼市兴风作浪?半年或超3000亿
央行数据显示,居民短期消费性贷款出现爆发式增长。2017年前七个月,居民新增短期消费性贷款高达1.06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元,远超2016年全年8305亿元新增短期消费性贷款总额。与此同时,前七个月居民商业贷款总量达到4.3万亿元,同比上升27%。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表示,以往居民的短期贷款主要是汽车贷款,然而今年前七个月的国内汽车销量没有增长,这意味着居民短贷激增,其中一部分很可能流入了房地产市场。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居民短期消费贷款流入楼市现象研究》报告显示,按照社会零售额同比走势估算,3月以来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款金额约3700亿元,估计其中至少有3000亿元流向楼市,约占新增短期消费贷款总额30%。3月份至今,半年不到3000亿流入楼市,这扛杆加的,都能撬起地球了。
易居研究院研究员王梦雯表示,通过新增消费贷与社会零售额同比走势的对比可以看到,二者出现明显偏离。从历史数据来看,全国居民短期消费贷款和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同比增幅曲线走势基本保持同步。但2017年3月以来,短期消费贷款同比走势大幅攀升,明显偏离稳中有升的零售额同比,说明新增加的贷款没有流入社会零售品消费。
这是今年的数据分析,准确性还有待考证。斗斗君想说的,消费贷流入楼市并不是今年的新事物,历来有之。为何是从2017年3月开始消费贷大幅攀升,而与同期的零售额不同步?难道说今年的消费贷流入楼市在3月份之后变本加厉?楼市在今年3月之后还疯狂加扛杆?按理说在今年的“去扛杆”的高压之下,以及楼市负面消息不断、政策打压,投资房产的赢利能力大幅缩减情况下,投资者在风险、利益综合权衡下,应该是纷纷减扛杆才对。所以,斗斗君更愿相信投资者会减去之前的库存扛杆,而不会在今年3月之后再加扛杆。
如何严控消费贷?这可是个难题。跟踪资金去向?打至指定商家帐户?向贷款人索要消费凭证?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程序上,还涉及隐私等多方面。
银行:多管齐下,严防死守,给楼市再上紧箍咒
多地已全面防堵消费贷进入楼市。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管理防范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通知》指出,2017年以来,广东省部分地区和金融机构的个人消费贷款快速增长,其中个别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消费贷款与日常消费属性不匹配,存在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风险。
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贷前必须严查贷款用途真实性和合规性,严禁个人消费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投资以及支付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款等行为。各商业银行要把握个人消费贷款投放节奏,加强风险管控。
银行人士表示,不论是个人消费贷款还是经营贷款,都不能用来买房买股票,这一点有严格的监管要求限制。贷款人在申请贷款时,都要填写贷款用途,还要提交能证明用途的合同、发票等材料。银监会还规定,发放的消费贷款如果金额超过30万元,不能直接打到贷款人的账户,而是采取受托支付形式,打到用途有关的账户。
近日,刘小姐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提示“尊敬的客户,感谢您办理我行**贷业务,为持续追踪资金使用情况,现需您上传相关消费凭证,请于2017年11月30日前通过我行信用卡网站完成凭证上传。”王小姐上半年用了这家银行的消费贷5万元,早已还上这笔贷款,竟然还收到这条短信,王小姐感到十分诧异。事实上,最近收到类似短信的客户远不止王小姐一人,多家银行都按照监管的精神要求,向消费贷款客户发出了类似补交消费凭证的通知。消费贷现在已经陷入“围追堵截”的局面。
这家股份制银行的客服对王小姐解释称,这种消费贷款本来申请的时候就要提供用途的,因为近期监管要求,只要用过贷款没有提供消费凭证的都要提供,“无论贷款额度大小,只要之前没有提交过凭证,就需补交已使用额度的消费用途证明材料,材料可以是货单、发票、合同或转账凭证等”。
北京市民杨先生最近也收到了一条来自银行的信息,要求他于9月底前,将此前在该行办理的信用卡现金贷款的资金消费凭证上传至指定系统,并告知如果发现其将贷款用于购房等投资领域,或未上传任何证明信息,银行将把这笔原本为三年期的消费贷款余额一次性计入信用卡账户。如果没有通过银行的筛查,杨先生近期必须还清剩余的近30万元。
还有办过消费贷的市民反映,接到银行特意打来的电话,说如果贷款进了理财和保险,必须立马还清。另外还提醒,所有的贷款不能进支付宝、理财通之类的,更不能买房。
北京一家国有银行某支行的个贷部门经理也表示,目前客户在申请消费贷时都要提供贷款用途。此外,客户需要在银行放款一个月后提供增值税发票。如果提供不出消费用途证明材料,就很有可能被收回贷款。
多方绞杀,区区3000亿,对楼市影响几何?
在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新近发布的8月月报中,新房市场整体量价企稳,共成交3603套,环比上升0 .14%。其中住宅成交套数略有下降,但占比仍在五成以上,新盘整体开盘率约36%,较上月有所上升。一手房成交均价环比下降1.92%至53491元/平方米。
而根据规土委的备案数据,8月深圳二手住宅共成交5732套,环比下降1.33%。深圳中原地产指出,2017年上半年深圳政策收紧,投资客比例下滑明显。不过6月以来,新房限价作用显著,调控初见成效,房价保持稳中有降的趋势,投资客因此小幅增长至29.02%。
“现在深圳楼市出现一个新的情况,很多新盘采用双合同的方式,这样一来,另外一个合同就只能被迫借消费贷款填补缺口,这也是近年来深圳消费贷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业务占比上来看,深圳消费贷与房贷的比例是1:3,深圳对消费贷的依赖还是挺大的,一旦房贷收紧,消费贷又被规范,对第四季度的楼市影响还是非常大。”资深中介人士阴阳壶则分析,这是一个信贷持续收紧的信号,对投资客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主要是心理预期的影响。
不过,尽管控制过度“加杠杆”,对消费贷款迅速踩刹车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有业界人士表示,依然有渠道可以规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不能直接申请消费贷去买房,但可以先通过熟人借钱垫付首付款,再以装修的名义办理消费贷,以此补回首付款的‘缺口’。或者未婚的男女朋友,一方办理消费贷,另一方以个人名义购房。”前述资深业内观察人士透露,而且,哪怕银行对资金流向监管再严格,如果转账3次以上,或采用现金转存,资金来源信息就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