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段时间,美联储加息成为了市场“热议”的问题,何时加息为最佳时机,今晚非农数据会否有指引呢?此外,“美国大选”也“惹人眼”,美国大选年不能加息?从美联储加息历史一窥究竟,是否“美国大选”直接影响美联储加息?
近日 “美国大选”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中关于在大选期间美联储是否加息成为话题,而非农、退欧风险、都将影响美联储6月加息的关键因素,但总统大选对加息影响真的不大。根据民意选出总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坏结果”,大选年”不能加息的说法并不成立。而且从机制和历史事实看,美联储是独立、无党派的,“大选年”也多有货币政策的变化,因此“大选年”不能加息的说法并不成立。
虽然4、5月美国经济的变化并没有那么大,但美联储官员偏鹰言论的轮番轰炸提振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认知,6月美联储的加息概率从此前最低的3、4%水平已上升至28%,7月加息概率已上升至60.7%,美元指数也从92的低点明显反弹到了95左右的水平。
美联储加息历来无惧大选
在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预期频繁变化的当下,较为重合的时间表使得“美国大选”也成了市场持续谈论的限制美联储加息的因素,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两点:
(1)美国大选作为重要的政治事件,其结果可能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这会对美联储的政策产生干扰;
(2)出于党派的执政意图,总统可能根据其党派需要而左右美联储的政策态度。
这两个因素都难成为美国大选影响货币政策的理由。
首先,美国大选并不是一个类似“英国脱欧”的风险事件,根据民意选出总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坏结果”,且政策上有缓冲期。11月8日大选将根据民意选出美国总统,不过随后美国将进入为期两个月的跛脚鸭时期,新总统在2017年1月20日才会上任,这期间不会通过大多数政策。从金融市场的反应来看,2008年、2012年的美国大选之后,VIX指数都未出现明显的上升。
其次,关于加息与大选的关系的争论其实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美联储有没有独立性?从机制上,美联储委员和主席的选举机制设计上保护了美联储的独立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任期为14年,长于总统任期,美联储主席的任免周期与总统也并不重合(都是4年一次,但耶伦任期会延续到2018年。总统大选是今年,所以即使新总统上任也无法直接换掉美联储主席)。
而参加货币政策决议的各州的联储主席需要各地区联储董事会的提名,董事会的构成又涉及各行各业人士,非常分散化,导致暗箱操作的成本非常高。而且,虽然美联储主席和副主席需要美国总统的提名,但最终需要参议院的投票。
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总统大选年并没有影响美联储采取紧缩政策,也无迹象表明总统和美联储主席的党派对货币政策有显著影响。历史上大选年中的加息情况:1984年7月-8月加息三次,不过已处于那一轮加息的尾声;1988年开启一轮加息,年内加息11次,其中大选月11月加息2次。
2000年5月加息一次;2004年(小布什上台前)开启加息,共加息5次,其中大选月11月加息一次。从这个角度看,大选年不加息和为避免靠近大选要早加息都不成立,也都不是货币政策核心的决定因素。
美联储官员在各种场合的表态中主要传达了两个主旨:根据经济数据来看,美国仍然处在加息的路上没有改变;6、7月都是可能加息的时间点。
5月27日,耶伦在哈佛大学的公开演讲中也罕见地做出鹰派表态,即如果经济增长如预期般回暖,就业市场继续改善,那么美联储将在未来几个月进行加息。
加息预期的回升可能推升美元指数到什么位置?有两个时间点很有参考价值:
一是去年12月首次加息后,市场预期2016年美联储将有四次加息时,美元指数的对应水平为99-100;
二是一季度加息预期大幅弱化,6月加息预期接近0,市场预计美联储仅在12月加息时,美元指数的对应水平为92-93。
由此来看,如果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预期不超出这个范围,美元指数大概会在92-100之间运行,而在当前的年内加息2次的主流预期下,95、96可能就是美元指数较为合适的位置。
今晚美国非农数据公布,将对美联储的加息时间有所指引,投资者需留心!更多关于现货白银开户的知识,及贵金属交易最新行情、资讯等,敬请关注斗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