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400-625-9918

  周一(2月20日),随着移动支付越来越“火热”,出门消费支付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搞定,不过,在享受便捷体验的同时,也会被存在的“支付安全”问题所困扰,支付宝近日对外宣布,自今天(2017年2月20日)起,支付宝的付款码将专码专用,只用于线下付款,不再具备转账收款功能,所有收款功能统一到“我要收款”页面。

 



  今起将关闭二维码线上转账功能

 

  支付宝表示,此举是为了强化付款码的产品定位,更好的服务用户的不同业务需求,但事实上,这么做更多地应该是为了防范诈骗。

 

  支付宝的这个付款码是一个动态二维码。目前,付款码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对支付宝签约商户提供的扫码付款功能,必须要有专业的扫码枪或摄像头等设备才能完成;另一个是对所有人开放的扫码收钱功能,就算彼此不是支付宝好友也可以通过扫描付款码进行转账,且不需要专业设备,只要用支付宝首页的扫一扫就能操作。

 

  由于动态二维码包含了你的“银行卡+密码”信息,所以支付很便捷。只是,一旦有居心不良的人获取了你的付款二维码或其中数字编码,就可能实现盗刷。换言之,只要提供了自己的付款码,就相当于把“银行卡+密码”一起给了别人。

 

  支付宝在官方微博上表示,这一便捷功能已经被不法分子盯上了。有人可能通过花言巧语骗来你的付款码,并利用二维码支付小额免密的便捷将你账户中的钱划走。

 

  这样的骗局已有先例!淘宝店主小黄就曾被付款码坑过。据她介绍,之前有位买家想买东西,但没办法直接付款,便让小黄把支付宝的那个二维码发过去方便付款。见买家诚心要买东西,小黄便将动态二维码发给对方,坐等收款,却等来了支付宝账户被扣千元的通知。她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发给对方的是付款码,不是收款码。

 

  支付宝方面介绍,之前支付宝首页的付款码,既能向商户付款,也能向别人收钱。但支付宝发现,有不法分子开始利用此便利来骗钱。2月20日之后,现有的“付款”将专码专用,不再“既能向商户付款,也能向别人收钱”,避免了可能的混淆与隐患。

 

  据了解,这是支付宝为月底上线的新产品做准备:2月底,支付宝关键位置将上线“收钱码”功能。

 


 

  目前,在面对面扫描他人的支付宝付款码时,仍可以正常向对方发起转账。但付款码页面已提示:2月20日起,转账功能请用“我要收款”。

 

  那么如何通过支付宝进行收款呢?具体操作是:点击首页顶部的“+”,然后选择“我要收款”。

 


 

  扫码支付等功能不受影响

 

  支付宝方面还表示,用户想使用二维码转账功能的话,2月20日以后可通过扫描支付宝右上角“我要收款”的二维码进行操作。功能本身不受影响,只是分工更明确了。

 

  另外,用户关心的线下商场、超市等扫码支付也不受影响,正常使用。

 

  二维码转账存在诈骗一事,让不少用户开始担心移动支付尤其是二维码支付的安全性。对此,移动支付网的分析师慕楚表示,用户不必过于担心,二维码支付在经历了这几年的发展后,已经证明安全性上是可靠的,不法分子钻漏洞来骗取钱财,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移动支付的体验和绝对安全之间本身就要相互让步。”

 

  尼尔森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移动数字支付占据了非现金支付行为的几乎半壁江山,比例高达43%。而基于国别的用户调查数据显示,86%的中国消费者使用并信赖移动支付,这一比例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不过,慕楚认为,由于支付宝在线下推广时运用了代理商模式,所以接入扫码支付的商户中有谎报信息的虚假商户,因此,关闭付款码线上转账功能并不能防止盗刷。“这就跟之前银联推POS一样,有扫码枪就能收款,如果是虚假商户,这个钱就没法追回了。”

 

  关于支付宝的网络诈骗“五种”手段

 

  一、犯罪嫌疑人通过百度竞价排名机制,将虚假的淘宝、支付宝、余额宝客服联系方式,推送至搜索结果的靠前位置,以博取被害人信任,进而遥控指挥进行诈骗。

 

  二、利用支付宝转账名义实施诈骗。犯罪嫌疑人以在淘宝购物为名,假称支付宝问题无法支付,和事主约定将付款金额转账给事主银行卡,由事主银行卡再转到其支付宝账户再进行付款,后通过银行短信与实际业务的时间差,诱骗事主相信并实施诈骗。

 

  三、利用支付宝手机校验功能实施诈骗。犯罪嫌疑人群发手机电子邮件,以代办高额度银行信用卡为名,诱骗事主将其指定的电话号码作为银行卡预留号码,后通过手机校验功能开通事主支付宝账户并操控,通过转账取现方式诈骗。

 

  四、利用“支付宝盗号木马”进行诈骗。犯罪嫌疑人先以“实物图”、“库存表”等名义通过QQ、淘宝旺旺等工具将包含木马病毒的压缩文件发送给网购买家或卖家,并诱导受害人打开压缩包,激活木马,导致支付途径被转移,将本来应该转入支付宝的钱款“劫持”转入嫌疑人账户,或直接操控事主手机实施支付宝诈骗。

 

  五、假冒“支付宝”页面骗取账号、密码、钱款。犯罪分子事先注册假支付宝网站,诈骗事主输入账户、密码甚至银行卡密码实施诈骗,或者是提供相应的“客服电话”,诱骗消费者按照客服提示操作并提供账号、密码后实施诈骗。

 

  如何预防?不要见码就扫!

 

  手机用户在使用扫码支付时,应保持谨慎,不要盲目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要看清发布二维码的平台、付费场景和环境,不要轻易相信他人发来的二维码。同时手机用户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如果用手机和银行卡绑定,不要在这张卡内储存过多资金,避免发生连锁反应。

 

  这里提醒大家:要掌握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官方客服联系方式,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找客服;对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出的网站或客服电话等信息保持审慎态度;不要点击未知链接链接和压缩包;收到后缀为.apk的文件应警惕,不要点击下载;在出售或出借电脑时,务必清理电脑中的个人隐私内容,特别是常用账号和密码;在日常使用中,勿保存网银、支付宝等账号密码;一旦电脑中木马,应立即在安全的电脑上(不要在已中木马的电脑上)修改账户密码,同时致电相关客服确认安全。

 

  尽管智能手机的普将支付变得“移动”起来,人们更加习惯用手机完成日常的金融活动,不过,手机支付还是存在安全问题,因此,大家在使用过程当中还需多留点心眼!关于贵金属交易市场的最新进展、行情分析以及现货白银开户知识等,敬请关注斗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