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面对持续“高温”难退的楼市,终于可以迎来降温了!在国庆黄金周假期,限购这一剂“猛药”又一次腾出,包括北京、天津、广州、济南在内的多个城市发布了力度不一的楼市调控政策,随着如此密集的调控政策出台后,北京、南京、深圳、杭州等多地新房及二手房市场网签量均“遇冷”。此次的楼市重拳出击,房价有望下跌,那么,资金会流入股市或者债市,进而引发股市上涨还是债市上涨吗?
市场多位分析师表示,本次出台的限购政策,楼市下跌之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利好股市和债市,不过,货币环境维持宽松以及信用市场保持相对稳定是前提条件!
股票市场上涨逻辑:行政调控使房价短期下跌 货币政策维持或进一步宽松
广发策略认为,未来可能导致楼市资金流入股市的条件是:行政调控导致房价出现短周期下跌,且货币政策维持或者进一步宽松。但这其实相当苛刻,首先要保证房价下跌是短周期的下跌,而非长周期向下拐点,否则“负财富效应”会导致包括股市在内的所有风险资产下跌;其次,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很低。
本轮地产调控也是在和周期趋势作对,因此想在短期内见效就还需要不断加大调控力度,甚至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结合2010年楼市调控的经验,要想在短期看到效果是有难度的,除非政策高压不断加码,甚至要配合货币政策的收紧。
然而,楼市资金要流入股市,货币政策维持或者进一步宽松是条件。货币宽松周期下的房价下跌或对股市带来利好影响,但货币紧缩周期下的房价下跌并不会使资金回流股市。
从下图中国房价和股市的关系走势图中可以发现,2008年9月、2014年5月这两次房价下跌都处于货币宽松周期之中,这期间股市一次先跌后涨、一次大幅上涨,确实不排除有房市资金流入了股市;而2011年9月房价下跌之前,货币政策是在不断收紧的(2011年7月还加过一次息),到了2011年12月5日的降准才确认了货币政策从紧缩到宽松的转变,而在当时整个房价下跌期内股市都是震荡下跌的,说明房市资金并没有回流股市。
尽管如此,从10月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讲话称,“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逐步正常化,中国也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由此可见,中国央行已经对房价过快上涨引起充分重视,要看到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很低,反而有货币收紧的可能。
过去国内的三轮房价下跌都是短周期的回调,而如果本轮房价调整是长周期的向下拐点,那么对股市将会产生负面影响。
从1998年“房改”以来,中国的房价始终处于长周期的向上趋势之中,过去发生的三次房价下跌都只是短周期的回调,并没有改变向上的大趋势。而如果接下来房价真的出现长周期的向下拐点,那我们在国内是找不到历史经验可以借鉴的。
在2007年和1992年,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均经历过地产长周期的向下拐点,从这两国的经验来看,一旦房价出现长周期向下拐点,那么对股市是会产生伤害的,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这种长周期的房价下跌,对于居民财富会有毁灭性的打击,并且降低了居民的风险偏好,进而导致所有风险资产的表现都很差。
债券市场:短期带来利好影响 但楼市下滑不能过快
债市走势接下来将会怎样?短期债市的走势,市场已经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就是一个字,涨!从逻辑上来看,地产市场景气的下滑,利好债市应该是十分明了的。
1.房地产销量下滑,经济下行,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对债市是有利的。
2.房地产如果下滑,居民房贷规模下降,在资产荒的背景下,银行将面临更大的资产配置压力,从而增加对债券资产的配置。
3.房地产下行,居民的储蓄可能会回流理财和金融市场,从而有利于债券市场。
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对债券市场形成利好之际,仍有约束的作用。债市的增量资金更多来自广义货币的扩张,而不是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宽松。债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类似,也离不开信用的扩张和杠杆的上升。即地产市场的下滑不能动摇债市“钱多”的逻辑,这要求地产下滑时,信用市场保持相对稳定和资本外流压力不大,也就是说,地产市场的下滑不能过快。
另外,观察信用利差和房价的走势,两者呈现非常强的相关性,即房价下跌时,信用利差往往是走阔的,而房价上涨时,信用利差则是收缩的,也就是说,如果看空地产,那应该要做空信用债,利率债的性价比会更好。不过,若对地产非常悲观,那投资者只能持有流动性,此时做空商品和人民币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随着各地楼市政策的纷纷“落地”,房价有望迎来降温,那么,资金是否就会涌入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进而使得股市或者债市上涨呢?房价下在一定程度上会让股市或债市上升,不过,关键还是要看国家的货币政策走向。关于现货白银的最新进展、行情分析以及贵金属交易、现货白银开户知识等请关注斗斗金!